"); //-->
《纽约时报》上周末刊文称:在前30年历史中,大多数互联网数据都流经美国。在很多情况下,别国国内两个地区之间交换数据也会途经美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流量不再通过美国中转,这显示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时代已渐渐远去。
“控制”这一词汇其实蕴含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全球的互联网信息流动需要存在一个“中心点”。技术层面上,处于信息流动“中心点”的国家或者地区可以享有某种信息获取和传播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终将随着信息流动“中心点”的存在必要性的大为降低而逐渐逝去。
这是因为,首先,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市场竞争与技术变革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成本,这样即使是单个个人或者小型组织都能比较容易地和外界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交流,从技术上讲,这让绕过信息流动“中心点”的直接沟通更加方便。其次,从信息传播的安全角度讲,更多的传播路径意味着信息传播可以更少地受硬件故障与其他因素(如国际政治)的影响,这其实是信息流动“中心点”的弊端所引起的防护措施,潜在含义是国家政治实体对于信息流动“中心点”的不信任。最后,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备意味着信息在地理局域层面内部循环的比例大为增加,这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互联网基础建设以及国家内部的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大量增加,所以也减少了信息流动“中心点”存在的必要性。
信息流动“中心点”的消逝意味着,即使是国家实力优势并不明显的国家或者地区,也能进行信息“输出”,进而对他国产生潜在影响,同时,每个信息传播的节点更容易拥有同等的传播地位。而在此过程中,大国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优势被削弱,本质上显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走软。由此引发的信息流动效果是全球化所蕴含的信息跨文化多元化交流更加复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万磊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